桓公

桓公元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元年春〔1〕,王正月,公即位。 三月,公会郑伯于垂,郑伯以璧假许田〔2〕。 夏四月丁未,公及郑伯盟于越〔3〕。 秋,大水。 冬十月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元年:公元前711年。 〔2〕假:借。《公羊传》说这里是易,即增加的意思。从下《传》来看,这里是以璧与祊田两者来交换许田。 〔3〕越:卫地,近垂。 【原文】 [传] 元年春,公即位,修好于郑。郑人请

详细翻译

桓公二年

【原文】 [经] 二年春〔1〕,王正月戊申,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〔2〕。 滕子来朝〔3〕。 三月,公会齐侯、陈侯、郑伯于稷〔4〕,以成宋乱〔5〕。 夏四月,取郜大鼎于宋〔6〕。戊申,纳于大庙〔7〕。 秋七月,杞侯来朝。 蔡侯、郑伯会于邓〔8〕。 九月,入杞。 公及戎盟于唐。冬,公至自唐〔9〕。 【注释】 〔1〕二年:公元前710年。 〔2〕与夷:宋殇公。 〔3〕滕子

详细翻译

桓公三年

【原文】 [经] 三年春正月〔1〕,公会齐侯于嬴〔2〕。 夏,齐侯、卫侯胥命于蒲〔3〕。 六月,公会杞侯于郕。 秋七月壬辰朔〔4〕,日有食之,既〔5〕。 公子翚如齐逆女。 九月,齐侯送姜氏于讙〔6〕。公会齐侯于讙。夫人姜氏至自齐。 冬,齐侯使其弟年来聘〔7〕。 有年〔8〕。 【注释】 〔1〕三年:公元前709年。 〔2〕齐侯:齐僖公。嬴:齐邑,在今山东莱芜县西北。 〔

详细翻译

桓公四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四年春正月〔1〕,公狩于郎。 夏,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〔2〕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四年:公元前708年。 〔2〕宰:官名,掌王家内外事物。渠伯纠:渠为氏,伯纠为名。时伯纠摄父之职,出聘列国,所以《春秋》书名以讥之。 【原文】 [传] 四年春正月,公狩于郎。书时,礼也。 夏,周宰渠伯纠来聘。父在,故名。 秋,秦师侵芮,败焉,小之也〔1〕。 冬,王师

详细翻译

桓公五年

【原文】 [经] 五年春正月〔1〕,甲戌,己丑〔2〕,陈侯鲍卒。 夏,齐侯、郑伯如纪〔3〕。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〔4〕 葬陈桓公。 城祝丘〔5〕。 秋,蔡人、卫人、陈人从王伐郑。 大雩〔6〕。 螽〔7〕。 冬,州公如曹〔8〕。 【注释】 〔1〕五年:公元前707年。 〔2〕甲戌,己丑:甲戌为前年十二月二十一日,己丑为此年正月六日。陈国内乱,在上述日子发了两次讣告,《春

详细翻译

桓公六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六年春正月〔1〕,实来〔2〕。 夏四月,公会纪侯于成〔3〕。 秋八月壬午,大阅〔4〕。 蔡人杀陈佗。 九月丁卯,子同生〔5〕。 冬,纪侯来朝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六年:公元前706年。 〔2〕这句是承上年州公如曹句。州公去曹后未返国,此时来鲁国。实来,即来,实有定居意。《左传》说是因为来而不归,因此这样写,以别于一般的来。一说实来为当时之常言。

详细翻译

桓公七年

【原文】 [经] 七年春二月己亥〔1〕,焚咸丘〔2〕。 夏,穀伯绥来朝〔3〕。 邓侯吾离来朝〔4〕。 【注释】 〔1〕七年:公元前705年。 〔2〕焚:放火烧田,驱使野兽外逃,然后围猎。咸丘:鲁地,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南。 〔3〕穀:国名,伯爵,地在今湖北穀城县。 〔4〕邓:国名,曼姓,侯爵,地在今河南邓县。 【原文】 [传] 七年春,穀伯、邓侯来朝。名,贱之也。 夏,

详细翻译

桓公八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八年春正月己卯〔1〕,烝〔2〕。 天王使家父来聘〔3〕。 夏五月丁丑,烝。 秋,伐邾。 冬十月,雨雪。 祭公来〔4〕,遂逆王后于纪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八年:公元前704年。 〔2〕桓公五年《传》云:闭蛰而烝,过则书。闭蛰当夏正十月,此年春正月当夏正十二月,烝祭过时,所以《春秋》记载。下同。 〔3〕家父:周大夫。 〔4〕祭公:周天子的三公。时周天子

详细翻译

桓公九年

【原文】 [经] 九年春〔1〕,纪季姜归于京师〔2〕。 夏四月。 秋七月。 冬,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〔3〕。 【注释】 〔1〕九年:公元前703年。 〔2〕纪季姜:纪侯女,周桓王后。季是排行,姜是姓。 〔3〕曹伯:曹桓公。世子:即太子。 【原文】 [传] 九年春,纪季姜归于京师。凡诸侯之女行〔1〕,唯王后书。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〔2〕,请与邓为好。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年春〔1〕,王正月庚申,曹伯终生卒。 夏五月,葬曹桓公。 秋,公会卫侯于桃丘〔2〕,弗遇。 冬十有二月丙午,齐侯、卫侯、郑伯来战于郎〔3〕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年:公元前702年。 〔2〕桃丘:在今山东东阿县。桓公往桃丘会卫宣公,然卫已应齐、郑请,助兵伐鲁,故未赴会。 〔3〕齐侯:齐僖公。郑伯:郑庄公。郎:近鲁都曲阜。 【原文】 [传] 十年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一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有一年春正月〔1〕,齐人、卫人、郑人盟于恶曹〔2〕。 夏五月癸未,郑伯寤生卒。 秋七月,葬郑庄公。 九月,宋人执郑祭仲〔3〕。突归于郑〔4〕。郑忽出奔卫。 柔会宋公、陈侯、蔡叔盟于折〔5〕。 公会宋公于夫钟〔6〕。 冬十有二月,公会宋公于阚〔7〕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有一年:公元前701年。 〔2〕恶曹:杜预注地阙,即不详何地。或以为在河南延津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二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有二年春正月〔1〕。 夏六月壬寅,公会杞侯、莒子〔2〕,盟于曲池〔3〕。 秋七月丁亥,公会宋公、燕人〔4〕,盟于穀丘〔5〕。 八月壬辰,陈侯跃卒〔6〕。 公会宋公于虚〔7〕。 冬十有一月,公会宋公于龟〔8〕。 丙戌,公会郑伯〔9〕,盟于武父〔10〕。 丙戌,卫侯晋卒〔11〕。 十有二月,及郑师伐宋。丁未,战于宋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有二年:公元前7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三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有三年春二月〔1〕,公会纪侯、郑伯〔2〕。己巳,及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燕人战〔3〕。齐师、宋师、卫师、燕师败绩。 三月,葬卫宣公。 夏,大水。 秋七月。 冬十月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有三年:公元前699年。 〔2〕纪侯:纪靖侯。郑伯:郑厉公。 〔3〕齐侯:齐僖公。宋公:宋庄公。卫侯:卫惠公。 【原文】 [传] 十三年春,楚屈瑕伐罗,鬥伯比送之。还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四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有四年春正月〔1〕,公会郑伯于曹。 无冰〔2〕。 夏五〔3〕。 郑伯使其弟语来盟。 秋八月壬申,御廪灾〔4〕。乙亥,尝。 冬十有二月丁巳,齐侯禄父卒〔5〕。 宋人以齐人、蔡人、卫人、陈人伐郑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有四年:公元前698年。 〔2〕无冰:古例于二月藏冰,此年气候和暖,无冰可藏,故《春秋》记载。 〔3〕夏五:杜注云:不书月,有阙文。 〔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五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有五年春二月〔1〕,天王使家父来求车〔2〕。 三月乙未,天王崩。 夏四月己巳,葬齐僖公。 五月,郑伯突出奔蔡。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〔3〕。 许叔入于许〔4〕。 公会齐侯于艾〔5〕。 邾人、牟人、葛人来朝〔6〕。 秋九月,郑伯突入于栎〔7〕。 冬十有一月,公会宋公、卫侯、陈侯于袲〔8〕,伐郑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有五年:公元前697年。 〔2〕天王:周桓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六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有六年春正月〔1〕,公会宋公、蔡侯、卫侯于曹〔2〕。 夏四月,公会宋公、卫侯、陈侯、蔡侯伐郑〔3〕。 秋七月,公至自伐郑。 冬,城向〔4〕。 十有一月,卫侯朔出奔齐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有六年:公元前696年。 〔2〕宋公:宋庄公。蔡侯:蔡桓侯。卫侯:卫惠公,名朔。 〔3〕陈侯:陈庄公。 〔4〕向:见隐公二年《经》注。一度为莒邑。 【原文】 [传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七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〔1〕,公会齐侯、纪侯盟于黄〔2〕。 二月丙午,公会邾仪父,盟于趡〔3〕。 夏五月丙午,及齐师战于奚〔4〕。 六月丁丑,蔡侯封人卒。 秋八月,蔡季自陈归于蔡〔5〕。 癸巳,葬蔡桓侯。 及宋人、卫人伐邾。 冬十月朔,日有食之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有七年:公元前695年。 〔2〕齐侯:齐襄公。黄:齐地,在今山东淄川东北。 〔3〕趡(

详细翻译

桓公十八年

【原文】 [经] 十有八年春〔1〕,王正月,公会齐侯于泺〔2〕。 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。 夏四月丙子,公薨于齐〔3〕。 丁酉,公之丧至自齐。 秋七月。 冬十有二月己丑,葬我君桓公。 【注释】 〔1〕十有八年:公元前694年。 〔2〕齐侯:齐襄公。泺: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北。 〔3〕桓公在齐被杀,经言薨,是为本国君王讳。 【原文】 [传] 十八年春,公将有行〔1〕,遂与姜氏

详细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