僖公二十一年

【原文】
 
[经]
 
二十有一年春〔1〕,狄侵卫。
 
宋人、齐人、楚人盟于鹿上〔2〕。
 
夏,大旱。
 
秋,宋公、楚子、陈侯、蔡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会于盂〔3〕。
 
执宋公以伐宋〔4〕。
 
冬,公伐邾。
 
楚人使宜申来献捷〔5〕。
 
十有二月癸丑,公会诸侯盟于薄〔6〕,释宋公。
 
【注释】
 
〔1〕二十有一年:公元前639年。
〔2〕鹿上:宋地,在今安徽阜阳市南。
〔3〕宋公:宋襄公。楚子:楚成王。陈侯:陈穆公。蔡侯:蔡庄公。郑伯:郑文公。许男:许僖公。曹伯:曹共公。盂:宋地,在今河南睢县。
〔4〕执宋公,杜注云不写谁执宋公,是因为宋公无德而争盟,为诸侯所疾,“故总见众国共执之文”。
〔5〕宜申:鬥宜申。
〔6〕薄:即亳,宋邑,在今河南商丘市北。
 
 
【原文】
 
[传]
 
二十一年春,宋人为鹿上之盟,以求诸侯于楚〔1〕。楚人许之。公子目夷曰:“小国争盟,祸也。宋其亡乎,幸而后败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〔1〕求诸侯于楚:时中原诸侯郑、陈、蔡等国已依附楚国,所以宋襄公求楚让这些诸侯听命于自己。
 
 
【原文】
 
夏,大旱。公欲焚巫尪〔1〕。臧文仲曰:“非旱备也。修城郭〔2〕,贬食省用〔3〕,务穑劝分〔4〕,此其务也。巫尪何为?天欲杀之,则如勿生,若能为旱,焚之滋甚。”公从之。是岁也,饥而不害。
 
【注释】
 
〔1〕尪:仰面突胸的人。杜注云:此类人因天哀怜他们,怕下雨下入他们的鼻子,所以天旱。
〔2〕修城郭:恐敌人乘灾来攻,又以工代赈。
〔3〕贬食:降低、减少饮食。
〔4〕务穑:致力稼穑。劝分:劝人分财施舍。
 
 
【原文】
 
秋,诸侯会宋公于盂。子鱼曰:“祸其在此乎!君欲已甚〔1〕,其何以堪之?”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。冬,会于薄以释之。子鱼曰:“祸犹未也,未足以惩君。”
 
任、宿、须句、颛臾〔2〕,风姓也。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〔3〕,以服事诸夏。邾人灭须句,须句子来奔,因成风也〔4〕。成风为之言于公曰:“崇明祀〔5〕,保小寡〔6〕,周礼也。蛮夷猾夏〔7〕,周祸也。若封须句,是崇皞、济而修祀纾祸也〔8〕。”
 
【注释】
 
〔1〕已甚:太过分。
〔2〕任:国名,故城在今山东济宁市。宿:国名,见隐公元年注。须句:国名,在今山东东平县。颛臾:国名,地在今山东费县。
〔3〕司:主。大皞:太皞,即伏羲氏,为上述四国之祖先。有济:济水。
〔4〕成风:庄公之妾,僖公之母,须句人。
〔5〕明祀:指太皞与济水之祭祀。
〔6〕小寡:小国寡民。
〔7〕猾:乱。
〔8〕修祀:俞樾认为当为“修礼”之误,否则与上重复。纾:缓解。
 
【翻译】
 
[经]
 
二十一年春,狄人侵袭卫国。
 
宋国人、齐国人、楚国人在鹿上结盟。
 
夏,大旱。
 
秋,宋襄公、楚成王、陈穆公、蔡庄公、郑文公、许僖公、曹共公在盂地相会。
 
拘捕了宋襄公来攻打宋国。
 
冬,僖公攻打邾国。
 
楚成王派宜申来我国进奉宋国的俘虏和战利品。
 
十二月癸丑,僖公与诸侯在薄地会盟,释放宋襄公。
 
[传]
 
二十一年春,宋国人举行了鹿上的盟会,向楚国请求让归附楚国的中原诸侯奉自己为领袖,楚国人答应了。公子目夷说:“小国争当盟主,这是灾祸。宋国恐怕要灭亡了,能够推迟失败已是幸运的事了。”
 
夏,大旱。僖公准备火焚巫师与仰面突胸的畸形人。臧文仲说:“这不是防备旱灾的办法。修理城墙,降低减少饮食,节省开支,致力农事,劝人分财施舍,这才是应该做的事。巫师与仰面突胸的畸形人能起什么作用?上天如果要杀死他们,那么不如不要生下他们,如果他们能导致旱灾,焚死了他们只能加剧旱情。”僖公同意了他的看法。这一年,虽有饥荒,但没有产生危害。
 
秋,诸侯在盂地会见宋襄公。公子目夷说:“祸害就在这里吧!君王的欲望太过分,那怎么受得了?”结果楚国拘捕了宋襄公去攻打宋国。冬,在薄地会盟,释放了宋襄公。公子目夷说:“祸害还不止这些,单这样还不足以惩罚君王。”
 
任、宿、须句、颛臾,都是风姓国家。他们主持太皞与济水的祭祀,而服从中原各国。邾国人灭亡了须句,须句国君逃来我国,这是因为成风是须句人的缘故。成风为他们而对僖公进言说:“尊崇明祀,保护小国寡民,这是周的礼仪。蛮夷扰乱中原,是周的祸患。如果封须句国,这是尊崇太皞、济水神而修明祭祀、缓解祸患的做法。”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