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[经]
十有三年春〔1〕,狄侵卫。
夏四月,葬陈宣公。
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于咸〔2〕。
秋九月,大雩。
冬,公子友如齐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十有三年:公元前647年。
〔2〕齐侯:齐桓公。宋公:宋襄公。陈侯:陈穆公。卫侯:卫文公。郑伯:郑文公。许男:许僖公。曹伯:曹共公。咸:卫地,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
【原文】
[传]
十三年春,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,且言王子带。事毕,不与王言。归,复命曰:“未可。王怒未怠〔1〕,其十年乎?不十年,王弗召也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怠:缓、懈。
【原文】
夏,会于咸,淮夷病杞故〔1〕,且谋王室也。
秋,为戎难故,诸侯戍周,齐仲孙湫致之〔2〕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淮夷:或以为居住淮河一带的夷人,或以为国名。
〔2〕致:领戍卒前往。
【原文】
冬,晋荐饥〔1〕,使乞籴于秦〔2〕。秦伯谓子桑〔3〕:“与诸乎?”对曰:“重施而报,君将何求?重施而不报,其民必携〔4〕,携而讨焉,无众必败。”谓百里〔5〕:“与诸乎?”对曰:“天灾流行,国家代有,救灾恤邻,道也。行道有福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荐饥:麦、禾都不熟。即大饥荒。荐,重、厚。
〔2〕乞籴:求贷粮、购粮。
〔3〕秦伯:秦穆公。子桑:即公孙枝。
〔4〕携:离。
〔5〕百里:或谓即大夫百里奚。
【原文】
㔻郑之子豹在秦,请伐晋。秦伯曰:“其君是恶,其民何罪?”秦于是乎输粟于晋,自雍及绛相继〔1〕,命之曰“泛舟之役”。
【注释】
〔1〕雍:秦都,今陕西凤翔县。绛:晋都,见庄公二十六年注。
【翻译】
[经]
十三年春,狄人侵袭卫国。
夏四月,安葬陈宣公。
僖公与齐桓公、宋襄公、陈穆公、卫文公、郑文公、许僖公、曹共公在咸地相会。
秋九月,举行求雨的雩祭。
冬,公子友去齐国。
[传]
十三年春,齐桓公派遣仲孙湫到周朝去朝聘,并且为王子带回国疏通。聘问的事完毕后,仲孙湫没有开口向周襄王谈王子带的事。回国后,向齐桓公汇报说:“还办不到。王的怒气还没消减,恐怕要等十年吧?不到十年,王不会召他回国的。”
夏,在咸地相会,是因为淮夷扰乱杞国的缘故,同时为了商量安定周王室。
秋,为了戎人造成祸难,诸侯派兵守卫周朝,齐仲孙湫领兵前往。
冬,晋国发生大饥荒,派人向秦国请求购买粮食。秦穆公问子桑:“给他们吗?”子桑回答说:“再次给他们恩惠,如果他们报答我们,君王还要求什么?如果再次给他们恩惠他们不报答我们,他们的人民一定会生叛离之心,人民生叛离之心而我们去讨伐,他们失去民众就一定会失败。”问百里:“给他们吗?”百里回答说:“天灾流行,总在各个国家交替发生,救援受灾地区,周济邻国,这是道义。按道义行事的人有福分。”
㔻郑的儿子㔻豹在秦国,请求攻打晋国。秦穆公说:“我厌恶的是他们的国君,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?”秦国便把米运往晋国,运食船从秦雍都到晋绛都接连不断,称之为“泛舟之役”。